首页 资讯 正文

四川苗乡油茶飘香 民族类资金助力乡村振兴

体育正文 220 0

四川苗乡油茶飘香 民族类资金助力乡村振兴

四川苗乡油茶飘香 民族类资金助力乡村振兴

中新网宜宾6月15日电(记者 王鹏)“油茶在残次林的种植,是变废为宝的体现,且油茶抗风险(fēngxiǎn)能力强,油茶油市场前景(shìchǎngqiánjǐng)好,是群众(qúnzhòng)增收致富的一个好产业。”盛夏时节,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千亩油茶示范基地(jīdì)内,乡党委书记胡亚(húyà)说,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地理条件,油茶产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 图为胡亚(húyà)向记者介绍当地油茶产业。记者 王磊 摄 油茶又名茶子树(zishù)、茶油树,因(yīn)其果实可(kě)榨油供食用得名。茶油色清味香,营养丰富(fēngfù),是优质食用油。近年来,兴文县针对山区立体气候明显、森林资源丰富、山地多、耕地少等实际情况,积极探索发展山区特色林业。 “油茶产业具有‘以短补长’的特点,特别(tèbié)适合我们(wǒmen)山区发展。”胡亚向(xiàng)记者介绍,在油茶生长的6至8年周期内,可在林间套种茶叶、中药材或粮食作物,实现土地资源(zīyuán)的高效利用,“我们通过(tōngguò)对老油茶林进行高接换种等改良措施,并补充新品种,让老林地焕发新生机。” 在油茶品种(pǐnzhǒng)革新方面,兴文县(xīngwénxiàn)麒麟苗乡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中华是(shì)关键人物。他告诉记者,当地传统品种油茶产量(chǎnliàng)较低,他从四川农大毕业后,借助与高校及(jí)科研单位的合作,选育出了两种新品种油茶——与传统老油茶相比,产量提升10倍以上;与同类其他油茶品种相比,产量也增加5%以上。 行走在苗乡山间,油茶(yóuchá)林从山顶绵延而下。曾经的荒坡、残次林地,因油茶产业的兴起而被赋予新生(xīnshēng)。麒麟(qílín)乡正依托地理优势,在山顶区域大力发展油茶,全县油茶种植已达7000至7500亩。 胡亚强调,油茶油具有多种功效,被称为健康油、长寿油、美容油,市场售价每斤120元,受到中(zhōng)高端人群青睐(qīnglài)。“按当前(dāngqián)亩产鲜果1000斤、亩产值约(yuē)2000元计算(jìsuàn),丰产后百姓可连续80年获得稳定收益。”他骄傲地说,目前“三合山茶油”品牌产品已成功打入市场。 图为麒麟苗族乡油茶加工厂。记者 王磊(wánglěi) 摄 而在麒麟(qílín)苗族乡三合村,占地3800平方米的油茶加工厂(jiāgōngchǎng)已建成投产。厂区内,崭新的脱籽、烘干、压榨、精炼生产线有序运转(yùnzhuàn),日处理茶籽能力达到10吨。 “加工厂是盘活闲置资产、充分发挥资产效能的典范,”胡亚说,“它让油茶从(cóng)传统手工(shǒugōng)榨油转变(zhuǎnbiàn)为现代化机器压榨,显著提升了出油率(chūyóulǜ),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。”工厂采用“集中经营(jīngyíng)、统一建设、产权独立”的运作方式,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,为油茶产业关键环节“补链”。 支撑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,是来自各级(gèjí)的民族(mínzú)类(lèi)资金扶持。记者了解(liǎojiě)到,麒麟苗族乡累计获得1390万元民族类资金,用于发展油茶产业。胡亚特别指出,其中100多万元用于油茶榨油厂建设,“我们不以盈利为(wèi)主要目的,核心是让利群众,推动产业规模扩大。” “未来五年,我们的目标是打造‘万亩林(lín)亿元钱’示范园区。”胡亚表示,这个被(bèi)资金激活、被科技赋能、被产业链串联的绿色产业,正成为川南苗乡振兴路上最醇厚(chúnhòu)的“希望之香”。 近年来,四川省民族(mínzú)宗教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在全国首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(jìnbù)示范工程,按照“投向错位,功能(gōngnéng)互补,信息共享,绩效提升”的原则,每年统筹整合使用约8亿元民族类专项资金,把(bǎ)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、基层(jīcéng)治理、生态保护等中心工作结合(jiéhé)起来,重点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(shìfàncūn)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示范工程项目300多个,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。(完)
四川苗乡油茶飘香 民族类资金助力乡村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